香港 叮叮車與招牌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5月28日,趁著本年度最後的假期去了一趟香港.由於規劃時間太晚,一些比較划算的行程都被買了去,加上同行友人中有人只能玩三天(事後證明留一天在家休息也是好事),因此只選了3天2夜午去晚回的行程.
另一方面,因為近來豬流感的全球盛行,我們直到出發前兩天還在猶豫要不要退團,後來想想還好沒退,因為當時香港的感染人數頂多二三十人,現在竟然已經衝破五百...
規劃時間太晚,對於能否成行猶豫不決所帶來的後果,當然就是功課做的不夠多.三天下來我們所到之處屈指可數,連位在飯店對面的美麗華商場都只有在最後一天草草逛逛Uniqlo就結束,更別提整個尖沙咀,甚至是整個香港有多少地方沒逛到了.
不過,不管再怎麼時間緊迫,我還是堅持要坐上一樣交通工具--叮叮車,也就是香港電車.


靠著兩條軌道跟頭頂上交纏的電線,從1904年代迄今,香港的電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第一次對叮叮車有印象想來是電影台裡每天重複播送的港片(尤其是周星馳的"功夫"),當時就對這個行駛在大馬路上的"火車"(因為有鐵軌)相當感興趣,這是香港特有的文化特色,因為電車在行駛到站時會發出叮叮的聲音提醒民眾上下車,久而久之眾人便將電車又喚做叮叮車,那叮叮聲並不尖銳亦不刺耳,不知台灣有無類似聲音可相比擬?
由於本身喜歡老東西的個性,坐在叮叮車上聽著叮叮聲真讓我有如回到80年代的香港那電影般的場景,彷彿路邊隨時會有女士身穿旗袍,腳踩高跟鞋,手裡拎著鑲滿珍珠的仕女包優雅的坐上黑頭轎車,男人們全都西裝畢挺戴個高帽,用火柴燃起雪茄靠在街角抽著...
香港人本身也十分重視這項百年傳統,儘管現今地鐵在香港的分布十分廣泛且密集,速度又比電車快上許多,況且路上還有雙層巴士分散客源,但是香港人卻不希望電車被淘汰掉,在80年代時,電車公司曾經進行了一向調查已決定電車的去留,結果絕大多數的市民傾向保留電車.如今的電車已經發展到第五代,每台電車兩側都有廠商的廣告宣傳,每台電車的顏色都不一樣,行駛在香港街道是一番獨特的景色.反觀台灣,政府似乎鮮少對台灣特有的文化遺產進行維護或發揚其特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又一座為了政績而大肆興建的博物館,紀念中心...到最後十之八九成了乏人問津的蚊子館...不過換個角度想想,也許這些新興廢墟將來反而會是吸引觀光客前來的誘因也說不定...
除了叮叮車,香港另一項十分有特色的文化就是招牌.
我想是地狹人稠的關係,香港的街道比起台北顯得更為擁擠,做生意的店家們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藉由橫立在街道上的招牌吸引顧客的注意,在旺角西洋菜街一抬頭,你可以看到頭上的招牌就像花季般的百花齊放,左邊一個右邊一個連接起來,整個天空都快看不到了.另外,香港的店家分布相當有趣,在一條街上連接的10間店面裡,你可以看到兩家賣數位相機的店面中間夾著一個賣中藥的,然後過兩間是藥妝店,這條路走到底是一個大型的shopping mall...

我一向喜歡觀察世上荒誕衝突的人事物,而香港確實可以說是箇中喬楚,這是這裡最令我著迷的地方,儘管許多人認為香港人很沒禮貌,結帳錢掏太慢還會被店家兇一下,但這樣的環境反而讓我沒有文化隔閡的壓力,若有機會,我想我還是會期待再次踏上香港這塊土地的一天.
參考資料: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
更多照片: 這裡

0 意見:
張貼留言